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前身為東石農業補習學校的教師及警察宿舍,經過重新修繕後,目前為嘉義首座文創聚落園區。斑駁的紅磚牆與日式木建築群,在樹木錯落、光影灑落下,襯出其優雅與深度。 而水道頭指的是「朴子水道配水塔」,是日治時期的公共供水設施,高約 35 公尺的水塔同時也是文創聚落的地標。

布袋洲南鹽場最早自1824年便開始曬鹽,曾是台灣鹽田重要的指標,直至政府不敵各種外在環境因素決定終止曬鹽產業,各處鹽田土地交由財政部接管,洲南鹽場也隨之沒落。 2008年由布袋嘴文化協會接手鹽田將古老的洲南曬鹽場重新開啟,復育鹽田生態,以「水、土、風、光」(海水、土地、季風、陽光)等特色,傳承老鹽工的曬鹽技術。

全台百年老校之一,創立於1898年,紅色磚牆的教學大樓為主要的學習場域,由川堂玄關連接東西兩側的教室,走道上的廊柱,化成美麗的景深。操場旁成排的橄欖仁樹,及校園一隅的老榕樹,是一抹美麗的綠意。 朴小也是嘉義地區有優良傳統的少棒名校,培育出國內不少職棒好手。

全長三百九十公尺,總長將近台北101大樓的高度,橋體由兩座紅色橋墩跨建而成,傲然屹立在一片綠意的田園風光中,不論是夕陽時分,或是夜幕低垂的時候都別具風情,站在橋上並能遠眺故宮南院。 六家佃長壽橋原為運送甘蔗的舊鐵橋,改建後成為現代化自行車吊橋,串聯了蒜頭糖廠與東石漁人碼頭等著名觀光景點。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位於阿里山公路29.3K處,這裡蘊含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南區樹木銀行」除了保護稀有珍貴的老樹,也為因各地工程而暫時遷移的樹木提供臨時居所。由專家精心設計的生態水道和生態池,透過特殊工法打造自然生物棲地;行走在步道間,可以大口呼吸著清新空氣,在盎然綠意中尋找鳥類和昆蟲的蹤跡。

而獲得黃金綠建築標章的「綠意館」,則肩負了提供樹木知識、傳遞環境保育重要性的責任。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不光是嘉義林管處的工作站,同時也是讓民眾輕鬆接近大自然的生態園區。

白色的童話城堡,結合了在地元素,像是花朵、獨角仙、原住民文化等特色裝置,讓中埔遊客中心有著「山中童話城」的美名。石牆上以童話的陶燒公仔做為裝飾,大片的草坪增加浪漫於童趣,登上高處,從觀景台上眺望遠處,亮眼的皇冠城堡盡收眼底。

灣北村六腳鄉安灣橋下方,一條筆直的苦楝花綠色隧道長達約三公里,看不到盡頭的隧道,除了有無限延伸的公路感,也有引發共鳴的記憶感。 這條隧道好看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光線。烈日當空光線穿透苦楝樹的枝椏,光影與樹影完美契合而美麗著;若在拂曉或者傍晚時分,散射光柔和,朦朧的美感更顯它的空靈。而漫步隧道有很多種方式:開車、自行車或者徒步,緩緩前進感受那份寧靜與舒適。

八掌溪南岸堤坊以忠義路及仁義路為起點,整座河堤長達三公里。磚紅色的人行道上設置涼亭、座椅,並有多處階梯方便出入堤坊。 隔著河道欣賞對岸禪寺及斜張景觀橋的景觀,每當日落時分夕陽將天空染成紅紫色,景色很令人陶醉,當夜晚降臨路燈的映射下,又是美麗的夜景。而每年3月黃金風鈴花盛開,夾道黃花怒放,遠看像飄著鮮黃的霧嵐,清風徐來,最是撩人。

一排木造老房子整齊地排列路邊,這就是著名的「扛厝一條龍」,民國50幾年興建曾文水庫時,庫底居民合力將由竹子泥土搭建的竹管厝抬上岸,一排排的房子就像長龍般蜿蜒而上,老屋迄今保留當時樣貌。 麻竹筍、破布子為大埔的經濟作物,每年五到七月破布子或七到十月竹筍產季時,還可見到居民在門前剝破布子或曬筍干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