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位於阿里山公路上的中埔鄉農會金蘭分部,說他是全台最美的農會一點也不為過!由閒置穀倉改建而成,透過清水模工法,敲空的中庭引進了大量的光線,並在頂部開天井種棵大樹,營造光影跳動的空間美學。    

整個園區尚還有10餘座老穀倉,占地大約3300多坪,最特別的八角穀倉,外觀是八角形水泥磚造建築,都散發著新潮復古風格。

寧靜的社區藏有許多別具風情的紅瓦厝,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與故事,幽長巷弄宛如時光隧道,帶人走進光陰的故事,是攝影的絕佳角度之一。鹿東村舊名「埤頭」,目前仍有一處豐沛水源的埤塘,夜色降臨時迷人萬分,水流流經社區形成一條條小溝渠,周邊有油車間、市場、三合院、舊學堂,還有牛墟等繁華景象。這裡每年舉辦「涸魚文化季」,以膠筏競渡為主要活動,是村民間熟悉且期盼的活動之一。

臺灣目前保存較完整的的磚木造結構教會建築,曾被列入文建會「歷史建築百景」。古意盎然的紅磚牆,居然留有二戰時期的彈痕,建物採長方形設計,類似羅馬時期的法院格局,門面則配置一門兩拱窗,特殊的外牆砌法,是一道美麗的特色牆。而當年教會為了入境隨俗,在西式建築內掛雙龍呈祥的中式匾飾,形成有趣的視覺效果。

沒有金碧輝煌的裝飾,以其曲線優美、層層相連的山牆,構成極佳視覺效果,黃昏斜光樹影映牆上,更顯韻味古味,不僅被稱作台灣最美山牆,卻榮獲宗教百景的殊榮。新港水仙宮保存了涵蓋清乾隆、嘉慶、道光和二戰(公元1945年)後初期等4個年代原始建築材料,並保存泥塑名師江清露及彩繪名師陳玉峰聯手的泥塑彩繪作品。

鹿仔草民俗文化學堂的後方有一棟「鹿草圖書館」,圖書館是知識的寶庫,每座城市都必須有一座圖書館來典藏文化知識。這是一棟日式建築,前身是鄉公所舊辦公廳舍,雖然外觀看起來與一般的日式建築大同小異,但特別之處在於建築的結構,以磚造、木構架為主,外牆的壁面貼了十三溝面磚,值得我們細細欣賞

蔡鑲牙所充滿舊時代氛圍,鄰近樸仔腳火車頭公園,為一層樓紅磚瓦建築,走進屋內,早期牙醫診所使用的木製屏風、牙醫器具和診間長木椅擺設其間,舊時歷史風情保存完善,宛如時光定格般,別具復古風味,相當適合復古懷舊氛圍和早期牙醫診所題材取景。

前身為東石農業補習學校的教師及警察宿舍,經過重新修繕後,目前為嘉義首座文創聚落園區。斑駁的紅磚牆與日式木建築群,在樹木錯落、光影灑落下,襯出其優雅與深度。 而水道頭指的是「朴子水道配水塔」,是日治時期的公共供水設施,高約 35 公尺的水塔同時也是文創聚落的地標。

63小巷位於大林火車站前,走入巷內氛圍瞬間轉換為悠閒慢步調,從前被叫做「細姨仔巷」的小公園,樹木扶疏是一處歐式風格的祕密花園,隱密的氛圍,吸引不少貓兒聚集在此嬉戲休憩。 小巷中光影灑落,讓人不知不覺跟著放慢了節奏,也算是收藏在當地人心中的秘密基地。

建於日治時期的徐氏古厝,為閩南三合院結構,紅色磚瓦的傳統屋舍三合院屋體裝飾華麗,頗具獨特性,保存完善,可感受到當年歷史變動的軌跡,由於徐氏古厝興建時期較晚,與傳統閩南、客家的建築風格略有差異,相當適合需要三合院、懷舊時代和復古氛圍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