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在朴子中正路老街上,一個轉身就能遇見老建築,有木造房舍、樸實的紅磚屋、洗石子兩層樓老洋房...,在巷弄中體驗日治到民國街屋之美。傳統街屋主要集中於朴子市場周圍,包括:醫院、藥行、竹製蒸籠店等商號,建築結構與狀態均保持良好。推薦: •中正路125號大風堂 •中正路125號一安堂藥局 •中正路127號義益商店 •中正路151-1號德壽堂

位於布袋漁港旁,除了一般的漁獲蝦類外,更展售代表布袋特色的現剖的青蚵。漁市每日從上午11點營業到晚上7點,幾乎全年無休。大多的漁市拍賣時間都安排在晚上,在布袋與東石地區,則是在下午1點至1點半間進行。 市場內也有不少商家提供代煮服務,只要選好想吃的部位和料理方式,就可以坐下來等著大飽口福。布袋觀光漁市全年無休,只有中元節放假一天,適合在此拍攝漁民生活和市井小民的生活奮鬥故事。

從日治時代至今,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清木屋,為日洋混合式之兩層樓建築,前身為朴子公醫院與黃清木醫師診所兼住宅,主要以檜木打造,磨石子地板依舊,黃澄色的燈光重現日治年代氛圍。 近百年的老屋翻新後,目前為對外經營的咖啡館,館內仍真實複刻當時的診所場景,保留診療室和外科手術室,並展示著昔日的醫療文物,文化資產保存完善。

大林中山路老街的輪廓,大致可以往前推至清朝中葉,範圍約在車站前至仁愛路(安霞宮)之間。五、六○年代,在糖廠業務及兵營的設置,帶動老街上歌舞昇平,呈現一片繁華景象,車站前的旅社、茶室、、酒樓鱗次櫛比。現在仍可在主幹道、旁側的小巷弄中,尋找特色的建築。

太陽館以飛碟造型為外觀,別出心裁的設計,吸引過路人的目光。而這已是北回歸線第六代地標,第一代地標建立於西元1908年,是全世界第一座北回歸線地標,當時引起不少話題。而太陽館內部配置,一樓為天文教育中心;二~四樓為天文教室;五樓則是太陽主題展覽館,並規劃觀景台與遠眺區,可以俯瞰整個園區的風景。

總占地70公頃,由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以水墨畫的三種筆法為概念,表現帶有勁道的優美曲線。室內分劃有致,涵蓋展廳、文物庫房、博物館、中庭等空間座落其中;室外園區占地50公頃,規劃有花園、人工湖、步道、景觀平台等,近觀氣勢宏偉,遠眺婀娜多姿,無論那個角度,都能奪人目光,是北回歸線下最美的地標之一。

充滿中式風情的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矗立在省道1號旁,包含主建築與室外造景總占地超過6公頃,紅色基調的建築外觀與荷花池畔散發著古色古香的韻味,表演藝術中心以閩式亭台樓閣打造,空間挑高、多層次的迴廊,體現出中式建築的靈魂,瀰漫著古典建築之美,空間規劃還細分出視聽教室、展覽廳、演藝廳、排練室等室內表演空間及涼亭劇場、水榭舞台等室外演出場地,提供不同表演類型的多元空間。

沒有金碧輝煌的裝飾,以其曲線優美、層層相連的山牆,構成極佳視覺效果,黃昏斜光樹影映牆上,更顯韻味古味,不僅被稱作台灣最美山牆,卻榮獲宗教百景的殊榮。新港水仙宮保存了涵蓋清乾隆、嘉慶、道光和二戰(公元1945年)後初期等4個年代原始建築材料,並保存泥塑名師江清露及彩繪名師陳玉峰聯手的泥塑彩繪作品。

大士爺廟約建於清乾隆年間,現今所見的建築則為日治時期修築保存下來的,前殿主奉觀世音菩薩,另祀開漳聖王、開臺尊王、五虎將軍,多廟一體的結構特殊。
宮廟建築因歷史悠久被列為嘉義縣三級古蹟,在廟中梁柱上還留有東亞戰爭,炸彈碎片的殘骸,據傳是大士爺顯靈保佑,無人傷亡。每年農曆七月普渡是台灣民俗的重要祭典,嘉義民雄大士爺祭也在同時熱鬧登場。
相傳大士爺原為鬼王被觀音收伏,長相兇惡,令人懼怕,當大士爺出巡,孤魂敬畏三分停止作亂,不僅鎮壓鬼魂,也安定民心,而在大士爺廟中卻罕見沒有形體供膜拜祭祀的尊像,僅在每年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廟方會訂製紙糊像並開光,當三天的誦經超度亡魂儀式結束後,便會火燒焚化,也象徵將孤魂與不好的厄運一併帶走。

【節慶活動】
 •大士爺祭農曆七月廿一日起三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