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這座百年橋梁外型古樸優雅,周邊綠意環繞,橋下溪水清澈、魚蝦成群,相傳是日治時期由地方仕紳籌建,依循傳統工法將方形石塊堆砌起來後,再使用糯米、紅糖熬製的天然黏著劑固定,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糯米橋」,即使經過921大地震和多次水災氾濫,橋身依然穩固,彰顯前人建築智慧。

觸口村民口中的「天長地久橋」,其實是分別橫跨在八掌溪上游溪谷、一上一下的兩座吊橋,行走在橋面上,感受腳下湍急溪水奔流,欣賞翠綠青山環繞,聆聽來自林間的蟲鳴鳥叫,寬闊視野十分療癒紓壓。
天長地久橋建於日治時期的1937年,當時以紀念昭和天皇和皇后生日的天長節、地久節來命名,經過時代變遷,天長地久橋褪去了殖民歷史色彩,現代民眾多已忘了由來典故,反倒讓這兩座吊橋成為祝福情侶相守一生的特色景點

船仔頭曾經是重要的船運貨物集散地,在東石這樣的漁鄉之中,它卻是一個務農的村莊。在經歷人口嚴重外流後,當地居民決定和政府一起推動社區營造,重新打造被遺忘的船仔頭。於是現在來訪,可以坐牛車或跟著導覽員騎單車慢慢繞村,途經保留良好的傳統三合院,欣賞藝術家的蚵貝創作。也能順遊農產加工廠,做皮蛋DIY。水上體驗則有朴子溪划龍舟、獨木舟,或來趟約兩小時悠閒的東石港蚵船之旅。

占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的溪口鄉柴林村,總居住人口約1,500人,村內建築以三合院為大宗,村莊小而稠密、人民生活質樸單純。現址正位於柴林村1-2號的開元殿,因香火鼎盛、信眾絡繹不絕,是地方上的信仰源頭,社區色彩也大多與寺廟活動有關,居民也多為鄭氏後裔。經濟作物主要種植落花生、番茄、小黃瓜等蔬果,因此一望無際的田園為鄉間常見的景致。

以配天宮為中心,東起中正公園,西至文化北路,北起朴子溪,南至海通路,整合歷史古蹟與地方資源,形成一個現代與古典並存的商圈街景。
商圈的心臟區開元路,昔日為貨物集散地,出口砂糖、米糧、山產等,進口布匹、燈油、食品等,五穀市和暗街的街道聚落相繼形成,有不少時代性的故事等待挖掘。

超過百年歷史的朴子市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北起開元路、南到中正路,是朴子小鎮美食聚集地,保留原汁原味的傳統風格,同時兼顧環境衛生需求,場地寬敞明亮,購物動線更流暢,多家古早味美食值得品嚐。此外,市場特別將生鮮區及美食區區隔,搭配室內空調,讓舊市場風華再造。

夜市位於朴子市四維路與光復新路口,由三、四條街區組成,只在每周六晚上營業。攤位密集度高,卻又保留了寬敞的走動空間,在實景拍攝作業上可有足夠動線。夜市中著名的攤位包括:芭樂快刀王、蔥油餅、牛排、酥炸魷魚等。

朴子故事館是嘉義縣首座由文史團體成立的「文資銀行」,位於縣轄第一個文創聚落朴子市「水道頭嘉藝點文創聚落」內,建築物為木質日式宿舍,館內蒐集整理大批從清朝至今文物,記述明末至今近400年朴子發展史,成為遊客認識朴子故事的起點,具歷史文化價值。

日治時期鹽館戰後改設為船舶總隊,因嘉義縣朴子市早期曾是刺繡產業的重鎮,民國92年獲行政院補助地方文化館計畫,遂將當地船泊大隊的辦公廳舍閒置空間興建為朴子刺繡文化館,整棟建築為木造日本宿舍所改建,日式建築外觀深具古意,置身其中可感受到時光流動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