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前身為日治時期「東石農業補習學校」的國立東石高級中學,曾經是全台唯一校內有鐵道穿越並有平交道的學校,台糖鐵路朴子線早期曾穿越校內綜合大樓與操場之間,形成校區橫跨鐵道兩側的特殊景觀,1999年朴子線停止營運後,穿越校園的鐵道改建為步道,平交道亦保留下來,爾後校友捐贈一台台糖5分車車廂。
此外,成立超過20年的東石棒球隊戰功彪炳,也是台灣青棒界少數強調「科學化」的球隊,藉以評估球員的身體狀況。

沿嘉義166縣道,平均每公里就有一紫藤賞花處,全線共25處可賞花,是全台紫藤花賞花密度最高的地方。三月紫藤花開時,一株株紫色花穗搖曳錯落在山間,浪漫爆棚。
除了紫藤花,這條軸線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特色,包括四到六月的螢火蟲、七到九月的找茶趣,奇幻公路滿載著話題。

嘉義布袋鎮和朴子市因氣候溫暖濕潤,適合空心菜生長,是全台灣採種用空心菜種植面積最大的區域,兩地種植面積加起來接近500公頃,產量佔全國之冠。

每到10月空心菜開花的時節,千棵萬株的花朵就在道路兩旁盛開,走在嘉義布袋鎮和朴子市的交界,就能見到形似牽牛花、如白雪般的花朵,廣大的花田無論怎麼拍都美,想一賭空心菜花海美景的遊人,記得在秋天前往一遊。

新港大客路上(157縣道)的大客荷塘,每到夏季開滿鮮嫩粉紅的荷花,偌大的鮮綠葉片與手掌般大的荷花長滿了約1,700平方公尺的池水,展現著源源不絕的生命力,荷塘面對主幹道上正好是高鐵嘉義路段的高架,呼嘯而過的高鐵和靜謐的荷花田,形成靜與動的對比,而荷塘的另一邊則緊鄰幾間紅磚瓦房與類三合院的古厝、矮房,更顯鄉村之情。

早期國軍戰備存糧所用,而後隨著爭戰平息解除戰備後,倉庫一度荒廢,重新整建空間保有大量的原味

以了解新港鄉當地的特色。特別是於文化館25號倉庫內,其內部建築仍是保留了舊時的建築風味,像是木造屋架、紅磚砌造、斑駁剝落的水泥牆、通風小氣窗及鑄鐵小鐵窗等,從這當中彷彿可以看見倉庫當時的景況。

因莫拉克颱風過後導致家園沖毀,阿里山的鄒族原鄉部落被迫遷移居住到阿里山腳下,社區位於路鄉轆仔腳,是部落先民逐鹿的地方,因而取名為逐鹿社區。這裡每一戶人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他們以圖騰、圖像及雕刻表現出家園的風格,同時也以鄒族原味烤肉,原鄉茶葉、咖啡、山葵與竹筍等物產推廣,持續堅韌生命力。

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觸口遊客中心於2013年落成啟用,建築師廖偉立以「地景交織、漂浮、動線穿梭」為概念發想,順應周邊地勢山貌,以清水混擬土和鋼鐵骨架在河階地上打造出一艘現代感十足的船舶,帶領著往來遊人航向山林秘境展開探險旅程。

觸口遊客中心占地8公頃,寬廣草坪提供孩子跑跳嬉戲的空間,以小火車、鄒族涼亭、藝術雕塑點綴的戶外造景,則將阿里山主題意象巧妙融入其中,這裡除了提供旅客觀光資訊,也是民眾自在享受大自然的絕佳處所。

松竹社區位於鹿草鄉西南部,慈德寺為社區信仰中心,村莊四周被稻田包圍,這裡的居民80%都為務農,因此保有許多傳統三合院的建築及百年土角厝的建築。面臨農村人力凋零的危機,居民長年推動社區營造,將社區布置得美觀有人情。從社區頭到社區尾,可以看見鐵牛與白鷺鷥的裝置藝術和馬賽克磁磚彩繪牆,這些全是由庄內的長輩們親手完成。 社區更設置了「竹仔腳貨櫃美術館」,放置阿公阿嬤的畫作展示,由當地畫家指導創作,讓動容的故事一直傳唱下去。

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樞紐位置,服務中心提供旅遊諮詢及多媒體、錄影帶等相關介紹,二樓不定時舉辦展覽,整體佈置舒適溫暖,中心附設小型車停車場。為了與周遭環境相容,外牆特別以木構造來做設計,強化出山林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