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63小巷位於大林火車站前,走入巷內氛圍瞬間轉換為悠閒慢步調,從前被叫做「細姨仔巷」的小公園,樹木扶疏是一處歐式風格的祕密花園,隱密的氛圍,吸引不少貓兒聚集在此嬉戲休憩。 小巷中光影灑落,讓人不知不覺跟著放慢了節奏,也算是收藏在當地人心中的秘密基地。

又稱為「當歸樓」的泰成中藥文物館,早年靠買賣當歸起家,第三代負責人許開興為推廣中藥文化,遂買下隔壁已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老屋,將一樓改建成泰成中藥文物館,保留了部分舊元素,如老舊檜木門、窗和櫃,以及原始的龍鳳磚和花地磚等,重現當時的中藥行場景,此外,還增設了傳統中藥器具展示,如搗臼、虎頭剪、老舊製藥器、切片機、南剪、北剪、秤子、算盤、藥船碾槽等,還可實際動手體驗,相當適合需要舊時代中藥行和懷舊復古氛圍取景。

建於日治時期的徐氏古厝,為閩南三合院結構,紅色磚瓦的傳統屋舍三合院屋體裝飾華麗,頗具獨特性,保存完善,可感受到當年歷史變動的軌跡,由於徐氏古厝興建時期較晚,與傳統閩南、客家的建築風格略有差異,相當適合需要三合院、懷舊時代和復古氛圍取景。

朴子市山通路及龍水宮前街廓彷彿時光定格般,充滿舊時代氛圍,知名廟宇龍水宮前街廓島依舊保有臺灣早期磚造街屋,走過一幢幢閩粵風格的紅磚老屋,宛如閱覽著嘉義朴子的歷史歲月,相當適合需要閩粵式街屋、懷舊時代和復古氛圍取景。

溪口鄉內的中正街為當時主要的出入道路,發展的早,逐漸形成熱鬧的溪口老街,居民以客家族群為大宗,為少見的平原客家老街。街廓於清道光時期開始興盛,現今所見的建築主要為清代搭建的磚瓦木造街屋,目前僅剩幾間中藥行、理髮廳等店家營業中,流傳至今的老式招牌、傳承好幾代的店面、斑駁頹圮的內部裝潢,飄散著懷舊的古早氣息。

擁有百年歷史的日式校長官舍,座落於校園一隅,具稀少性和歷史文化價值,登錄為嘉義縣歷史建築,建築物屋身採磚木混合造建築,為地上一層構造的獨棟式建築,建築物主體採用高級檜木所建造,房舍庭前榕樹、茄苳和椰子樹蔭沉靜優雅,入內參觀仍隱約可感受到當年歷史變動的軌跡,相當適合日治時代和復古氛圍取景。

位於往東石漁人碼頭的主幹道右轉小鄉道內,外界常誤認村民為討海人,沒想到這裡的居民不以漁業謀生,而完全務農為主,村內保存相當完整的三合院及一幢兩進式九包五的百年建築,為日據時代東石庄長許能春的祖厝。 蔦松村為昔日東石港通往內陸的交通要道,商船可達樸仔腳(今朴子),而船仔頭則為當時商貨的主要集散地,久而久之自然形成村落,村內樹影扶疏,老榕樹下時常可見老人閒聊、小孩嬉戲,為鄉村常見的風景線。

樟腦寮車站是全台唯一僅存正線橫過站場結構的折返式車站,特殊的X型鐵軌設計是因應山坡地站台腹地不足而衍生出的獨特運行方式,讓上下山列車交會時,一方列車能先進入水平側線迴避。以鋼筋水泥建構的樟腦寮車站外觀鋪設原木,呈現早期森林鐵路車站的古樸風情,從這裡搭車前進阿里山,螺旋式繞行獨立山的爬升路線還能讓旅客從不同角度俯瞰這間小小的樟腦寮車站。車站本體為一層樓水泥建築,緊貼在民宅旁邊,小巧可愛。

80幾年的老宅居然「烙英文」?建於1936年的傳統閩式三合院,陳港宅第建材取用福杉、檜木及紅磚,以中西不同風格的彩繪、磁磚畫裝飾,其中以洗石子所排列「MA、V、NO、S」英文字樣,最令人玩味。雖然這些英文字的意思仍帶著謎團,但在鏡位的表現下,或許能帶起與觀眾的互動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