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總占地70公頃,由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以水墨畫的三種筆法為概念,表現帶有勁道的優美曲線。室內分劃有致,涵蓋展廳、文物庫房、博物館、中庭等空間座落其中;室外園區占地50公頃,規劃有花園、人工湖、步道、景觀平台等,近觀氣勢宏偉,遠眺婀娜多姿,無論那個角度,都能奪人目光,是北回歸線下最美的地標之一。

以夕陽美景聞名,此地同樣以養蚵採蚵為主,港邊停滿膠筏,海面上設置著密密麻麻的蚵棚,十分壯觀。最令攝影迷津津樂道的是Z字型的定置網,當落日光芒灑落大海之上,之字型漁網的點綴讓構圖更豐富精彩。而且不只是滿潮的場景吸引人,退潮時架上一顆顆蚵殼現身,形成另一種美感。港區有一棟建築物頂樓開放觀景,能一覽漁港風光。

這是全台灣最大濕地,也是重要的野鳥棲息地,可以看到黑面琵鷺、黑嘴鷗等鳥類、潮間帶泥灘上的動植物、海茄苳與水筆仔混生的紅樹林生態,還有代表當地產業牡蠣養殖棚架等不同面貌。推薦可以在東石大橋上俯瞰一整片壯闊的濕地景致,或是在河堤漫遊欣賞。也有不少旅人選擇在河堤騎著單車,一邊吹拂迎面涼風一邊享受濕地風光。

牛挑灣因為彎曲水道地形很像牛軛(台語稱牛桃)而得名,面積廣達十餘公頃,擁有豐富的水生資源,吸引許多釣客前來垂釣,也有獨木舟體驗課程。埤水隨著光線改變顏色,晨昏晝夜景色多變不單調。 水中的布袋蓮恣意生長著,紫色花萼豔麗奪目,數大便是美的景觀,浪漫隨之蔓延。登上觀景台或隨著木棧道接近水中央,是欣賞埤底的好地方。

由濁水溪泥沙沖積而成的台灣最大沿海沙洲,形狀就像一支傘而得名,因為受海流、季風的影響而位移,被稱為「移動的國土」。近年來也因河川興建攔沙壩,造成沙源減少、外傘頂洲面積逐漸縮小,頻頻傳出消失危機。在東石漁人碼頭上船搭乘觀光漁筏前往外傘頂洲,在船上可唱卡拉OK高歌一曲、欣賞海上風光及詳細的導覽解說,還能大啖現做的鮮蚵海鮮等各式料理。抵達外傘頂洲之後,可以領取耙子耙文蛤、找尋沙蟹,若是在傍晚回程,一路還有夕陽西下景致陪伴,美不勝收。

數百公頃南布袋濕地早期為鹽田,在產鹽事業走向歷史後,意外成為水鳥重要棲息地。每年的九月到翌年四月,可觀察到黑面琵鷺、白琵鷺等保育類動物前來棲息。

在這裡騎著腳踏車,欣賞鹽田遺跡,望著晨昏飛舞天際的候鳥,是一席浪漫的饗宴。

橫跨了太平山與龜山兩座高山,總長281公尺,無遮蔽的全景視野可以俯瞰一旁的熱門景點-太平36彎、盡收嘉義田園景致,目前台灣海拔最高的景觀吊橋,吊橋寬2.1公尺,踏面兩側為木棧道,中央則以造型簍空的鋼板銜接,走起來相當刺激,早晨人煙稀少與傍晚落日雲霞的時段是最佳的到訪時機。

新港大客路上(157縣道)的大客荷塘,每到夏季開滿鮮嫩粉紅的荷花,偌大的鮮綠葉片與手掌般大的荷花長滿了約1,700平方公尺的池水,展現著源源不絕的生命力,荷塘面對主幹道上正好是高鐵嘉義路段的高架,呼嘯而過的高鐵和靜謐的荷花田,形成靜與動的對比,而荷塘的另一邊則緊鄰幾間紅磚瓦房與類三合院的古厝、矮房,更顯鄉村之情。

行千吊橋長度為125公尺,橫跨牛稠溪,可遠眺層巒疊翠以及朴子溪上游的綺麗景色,美不勝收。三月下旬,俗稱「三月櫻」的花旗木綻放後,和藍色橋身形成強烈對比,無論是站在橋上俯瞰或者橋下欣賞,花海、橋梁相映成趣,是絕佳的春色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