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余慈爺公廟以酬神戲聞名,於農曆四月二十三日余慈爺聖誕時,請來布袋戲、歌仔戲在廟前兩方道路、前後空地、田梗岔路、水溝、圳道旁上演酬神戲,規模少則四、五十團,多則超過二百團,可綿延達兩公里遠,場面壯觀,形成獨特的民俗文化。

前身為日治時期所興建的鹿草庄役場辦公廳舍,為磚木混合造,外牆磚紋為1920年代末常見的土黃色十三溝面磚,並以45 度鋪陳的石屋瓦,建築設計主要為二戰時期避免空襲,具有閃避雷達偵測作用。屋架之間高掛著記載建築年紀於皇紀2596 年興建的棟札,館內並展示出日式建築的屋面板。整個外觀傳遞懷舊氛圍。

奮起湖車庫位於阿里山鐵路中段,在過去那個只能靠著燃燒煤炭、利用鍋爐蒸氣拉動火車的年代,這裡是讓蒸汽火車頭換班保養、補給燃料的重要休息站。用原木搭建的庫房在阿里山區服務數十年,迎來送往成千上萬旅客,退役後轉作為文物展示場,寬敞空間內陳列著已經退休的18號與29號蒸汽火車頭、巡道車、柴油火車頭等重要機具,同時也用一張張照片記錄阿里山鐵路的發展過往,讓這座有上百年歷史的奮起湖車庫,繼續在這風光明媚的大自然中寫下新篇章。

稻田中居然長出廟宇?!這處嘉義六腳鄉百年沈廟為舊五福宮遺址,廟體埋在田中,僅剩下屋簷, 幾乎只剩下一個人的高度。為何整座廟會淪落至此,主要為民國48年八七水災把此廟的前殿沖來,而造就這樣的奇景。年復一年的沖積、掩埋,老廟也已落地生根,隨著稻田的生長與收割,改變地景樣貌,頗具視覺的衝擊性。

娘媽為守護孩童的神,在超過百年歷史的六腳娘媽堂,可看見一件件衣服,上頭綁著杯子內裝白米,都是信眾來給娘媽收驚用的,而且小孩、大人都適用。娘媽流傳過不少傳奇故事,香火綿延不決,也提供平安金,成為廟宇另一項特色。每年農曆3月17日是娘媽聖誕,信眾擺出請數百棚布袋戲台祝壽,規模之大與場面之壯觀,全臺罕見。

金碧輝煌的外牆,搭配樓頂兩個大元寶,遠遠就很吸睛,沒想到走近一看,外牆上還鑲有美金、歐元、新台幣鈔票等圖案,主述求財賺進世界錢,獨創招財三寶「乾坤財寶袋」、「圓夢支票」及「台灣賺世界元寶」,年輕化的宮廟經營有畫面與話題。

於1986年廢站的灣橋車站,曾是阿里山鐵路平地段的其中一站,現今火車匆匆而過不再停留,為了紀念灣橋車站的光輝,在159縣道與台125鄉道交叉口,特別設置一座結合鐵道意象與兒童遊樂器材的灣橋鐵道公園。公園落成於2007年10月,腹地寬敞,設有溜滑梯、單槓、翹翹板等兒童遊樂設施,還有籃球場、公園運動器材、帶有遮蔽屋頂的涼亭,提供居民一處綠意盎然的休憩空間。

距離奉天宮約100公尺的新港鐵路公園,是不少居民日常休憩的好地方,除了作為民眾休息的去處,其實這裡還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所在。鐵路公園早建於日治時期,前身正為台糖嘉北線的其中一站-新港站,這條總長約18公里的鐵路路線,從嘉義市出發最後抵達北港,用來運送大量甘蔗,並在大正六年開始提供載客服務,直到1982 年,因糖業式微而逐漸沒落,結束了最後一趟運送載客任務。沒落的新港站歷經十幾年的廢棄,於2001年換上新風貌以「鐵路公園」登場,長形的公園內所見的五分仔車、鐵道、月台等被保留下來,在村長與村民齊心整頓之下,覆育了綠色草地,種下沿線的樹木,讓這座荒廢的鐵路站搖身一變成為日常中的美好風景。

新港鄉的大潭村因東邊與西邊各有一大水池,而命名為「大潭」。園內水域被兩條走道分隔,形成三等份區域。外圍環潭一周約1.4公里,沿途的步道修築的相當完善,水池中央還有木棧道及帶屋頂的木造休憩平台、多種運動設施供民眾與遊客散步休閒使用。熱愛生長於淡水河口的溼地的穗花棋盤腳樹,是公園最常見的植物,特別是夜裡綻放有如煙火般張揚,公園四周一面緊鄰多幢矮房,其餘皆是平坦的農田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