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號稱五星級的光華社區,早期因盆地地形高於其他村落,舊稱頂盆仔,後改稱頂笨仔。位處海拔高度1,000-1,300公尺,坐擁群山環繞、下有阿里山麓八掌溪流經,有感於環境保育的重要,村民積極復育、保護家園,得以保存人文珍寶,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包含天上繁星、地上螢光菇、林間螢火蟲、樹上白面鼯鼠、水中鯝魚等會發光的「五星」;牛山古樹、土地公古廟、百年古厝等「三古」。社區也逐漸轉往結合生態發展觀光,讓外地遊客也有機會深入社區,體驗五星級的大自然之旅。

船仔頭曾經是重要的船運貨物集散地,在東石這樣的漁鄉之中,它卻是一個務農的村莊。在經歷人口嚴重外流後,當地居民決定和政府一起推動社區營造,重新打造被遺忘的船仔頭。於是現在來訪,可以坐牛車或跟著導覽員騎單車慢慢繞村,途經保留良好的傳統三合院,欣賞藝術家的蚵貝創作。也能順遊農產加工廠,做皮蛋DIY。水上體驗則有朴子溪划龍舟、獨木舟,或來趟約兩小時悠閒的東石港蚵船之旅。

占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的溪口鄉柴林村,總居住人口約1,500人,村內建築以三合院為大宗,村莊小而稠密、人民生活質樸單純。現址正位於柴林村1-2號的開元殿,因香火鼎盛、信眾絡繹不絕,是地方上的信仰源頭,社區色彩也大多與寺廟活動有關,居民也多為鄭氏後裔。經濟作物主要種植落花生、番茄、小黃瓜等蔬果,因此一望無際的田園為鄉間常見的景致。

因莫拉克颱風過後導致家園沖毀,阿里山的鄒族原鄉部落被迫遷移居住到阿里山腳下,社區位於路鄉轆仔腳,是部落先民逐鹿的地方,因而取名為逐鹿社區。這裡每一戶人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他們以圖騰、圖像及雕刻表現出家園的風格,同時也以鄒族原味烤肉,原鄉茶葉、咖啡、山葵與竹筍等物產推廣,持續堅韌生命力。

松竹社區位於鹿草鄉西南部,慈德寺為社區信仰中心,村莊四周被稻田包圍,這裡的居民80%都為務農,因此保有許多傳統三合院的建築及百年土角厝的建築。面臨農村人力凋零的危機,居民長年推動社區營造,將社區布置得美觀有人情。從社區頭到社區尾,可以看見鐵牛與白鷺鷥的裝置藝術和馬賽克磁磚彩繪牆,這些全是由庄內的長輩們親手完成。 社區更設置了「竹仔腳貨櫃美術館」,放置阿公阿嬤的畫作展示,由當地畫家指導創作,讓動容的故事一直傳唱下去。

面積達7.5平方公里的獅埜(ㄧㄝˇ)村,是個人口約1,700逾人的小社區,全區以丘陵地為主,舊時曾因地形輪廓而稱此為獅子頭。村落的農民以種植玉觀音高接梨、柳丁、鳳梨等為主要經濟作物,近年來梨花盛開時,還會舉辦樹下品茗活動,體驗喝茶新意。自社區內成立嘉義縣竹崎鄉獅埜社區發展協會後,除了提升居民凝聚力,並攜手發展社區總體營造,與大小朋友利用閒暇時間,發揮創意力,提起畫筆、彩石拼貼彩繪社區公共空間,讓獅埜社區充滿繽紛四射的活潑魅力。

台灣廟宇常見的裝飾-交趾陶是一項採用低溫彩釉軟陶的工藝,興起於嘉義新港鄉的板頭社區,令此處又被稱為「交趾剪粘工藝村」,社區中隨處可見交趾陶所製成的作品,尤其位於社區內的復興鐵橋,曾經是風光一時的交通要道,因產業轉型走向沒落,透過在地人士號召與政府單位合作,集結多個師傅的手藝,耗時一年時間製作,於鐵橋的堤防邊創作出寬31.5公尺、高5公尺的苦楝樹,呈現出苦楝樹四季的變化,就連樹上的昆蟲也維妙維肖,除此之外,社區中隨處可見交趾陶所製成的作品,拼貼的休憩座椅、清晨盛開的山芙蓉、堤防下攀爬無數的牽牛花,就連各大引路看板,都充滿著交趾陶華麗又精緻的裝飾,也為社區注入新興活力與觀光亮點。

三界埔為鄭成功命名,取其三界聖地之義,劃分為國姓村和三界村,匯集人文、產業、古蹟、文化、景觀等資源,同時也是台灣重要的藥草集散地,至今仍和關西、三義稱台灣三大仙草產區,村內還留有好幾間的中藥藥材行。另外留有日治時期所規劃的「大阪式菸樓」,最繁盛時期曾達一百多座,形成「五步一飄菸」的景象。

光榮社區舊稱「東後寮」,東後寮發跡於清代中葉時期,迄今已有兩百多年,先後建有趙家古厝、丁家古厝、和陳家古厝等傳統閩南三合院大宅。典型的農村聚落,主要種植高粱、玉米和桑葚。走進社區可看見五分車鐵道,說明了糖業與這個社區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