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前身為日治時期「東石農業補習學校」的國立東石高級中學,曾經是全台唯一校內有鐵道穿越並有平交道的學校,台糖鐵路朴子線早期曾穿越校內綜合大樓與操場之間,形成校區橫跨鐵道兩側的特殊景觀,1999年朴子線停止營運後,穿越校園的鐵道改建為步道,平交道亦保留下來,爾後校友捐贈一台台糖5分車車廂。
此外,成立超過20年的東石棒球隊戰功彪炳,也是台灣青棒界少數強調「科學化」的球隊,藉以評估球員的身體狀況。

奮起湖車站為阿里山森林鐵路最大的中途站,早年,蒸汽機車從嘉義市北門車站行駛至此加水、填煤,所以火車會停留較長的時間,加上到站的時間接近中午,乘客與車員在此休息、用餐,因此帶動了鐵路便當的文化,同時慢慢的發展出老街商圈,以夜探螢火蟲、鐵道便當、木屐、奮起湖神木最具特色。

復興鐵橋為現存最長的五分仔小火車鐵橋,弓形高架弧形造型優美,舊鐵橋一度面臨拆除命運,多方奔走保存下來,其中的一部份目前保留於板頭社區內,站在堤防上可以看到田園景色,尤其夕陽餘暉照應於斑駁的鐵橋上別有一番風味。

鹿麻產車站是阿里山鐵路嘉義北門站後第一站,為一座大阪式建築的全檜木車站,舊時隨處可見野生梅花鹿,也因此有了「鹿滿」這地名。曾因載客量驟減廢站,經地方人士爭取下原地重生。目前發展森林火車與自行車道旅遊特色,可以沿著兩千五百六十五公尺的滿竹自行車道,徜徉從平原到阿里山區分界的自然風光。

奮起湖車庫位於阿里山鐵路中段,在過去那個只能靠著燃燒煤炭、利用鍋爐蒸氣拉動火車的年代,這裡是讓蒸汽火車頭換班保養、補給燃料的重要休息站。用原木搭建的庫房在阿里山區服務數十年,迎來送往成千上萬旅客,退役後轉作為文物展示場,寬敞空間內陳列著已經退休的18號與29號蒸汽火車頭、巡道車、柴油火車頭等重要機具,同時也用一張張照片記錄阿里山鐵路的發展過往,讓這座有上百年歷史的奮起湖車庫,繼續在這風光明媚的大自然中寫下新篇章。

於1986年廢站的灣橋車站,曾是阿里山鐵路平地段的其中一站,現今火車匆匆而過不再停留,為了紀念灣橋車站的光輝,在159縣道與台125鄉道交叉口,特別設置一座結合鐵道意象與兒童遊樂器材的灣橋鐵道公園。公園落成於2007年10月,腹地寬敞,設有溜滑梯、單槓、翹翹板等兒童遊樂設施,還有籃球場、公園運動器材、帶有遮蔽屋頂的涼亭,提供居民一處綠意盎然的休憩空間。

距離奉天宮約100公尺的新港鐵路公園,是不少居民日常休憩的好地方,除了作為民眾休息的去處,其實這裡還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所在。鐵路公園早建於日治時期,前身正為台糖嘉北線的其中一站-新港站,這條總長約18公里的鐵路路線,從嘉義市出發最後抵達北港,用來運送大量甘蔗,並在大正六年開始提供載客服務,直到1982 年,因糖業式微而逐漸沒落,結束了最後一趟運送載客任務。沒落的新港站歷經十幾年的廢棄,於2001年換上新風貌以「鐵路公園」登場,長形的公園內所見的五分仔車、鐵道、月台等被保留下來,在村長與村民齊心整頓之下,覆育了綠色草地,種下沿線的樹木,讓這座荒廢的鐵路站搖身一變成為日常中的美好風景。

梨園寮車站是梅山鄉唯一一座車站,隸屬阿里山本線中的一站,平假日分別僅有2班及6班車次行經,因地處偏僻亦沒有其他建築與住戶,又被認為是台灣的秘境車站。

梨園寮車站1912年啟用,車站規模小而簡易,建築左邊原為辦公室、右邊則是候車處,1985年改為無人管理的招呼站,讓此處更顯荒涼。雖然梨園寮周邊杳無人煙,卻也使此地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每到春天之際夜幕降臨,車站前軌道沿線上,成群的螢火蟲出沒開起整夜的螢光派對,為這座荒涼的小站點亮浪漫的螢光燈火,迷人的情景成了攝影師們前來追逐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