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二尖山步道長約380公尺,只需順著山陵線一路爬升,約莫10分鐘即可到達制高點。沿途視野開闊,群山環繞,茶園順著山勢往下延伸,與遠方山巒銜接,翠綠的景象,又被遊客稱作「小抹茶山」。景觀台上毫無屏障,可遠眺嘉義城市風景,也是欣賞日出和夕陽的地方。

隸屬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的石棹,位於台18線64K一帶,地形樣貌為平緩的鞍部,居民以栽種茶葉為主要經濟活動,山中多是綠油油的茶園風光,風管處特別規劃霧之道、茶之道、雲之道、霞之道、櫻之道等石棹步道群,提供遊客健行賞景的完善步道。每條步道長度不一,5條步道可各自銜接,加上產業道路會形成一條環狀路線,若從霧之道向東出發,一路至茶之道、海拔最高的雲之道、全程最短的櫻之道、繞進培仔桶林道走進霞之道,最後連回去起點,全程約5公里,沿途盡是滿山的茶園、竹林與高大的衫林,並可遠眺彼端的山巒,櫻之道於花季時還會開滿櫻花,又是一番浪漫景象。來此健行可以療癒身心、吸收芬多精,也是賞螢、看日出日落的絕佳地點。

總長度約1公里的二延平步道,全程幾乎鋪設修繕狀況良好的平緩階梯,並設有多座涼亭休憩站與觀景平台,步道起點在台18線公路53.5K處,沿途有茂密的自然原生林以及蓊鬱茶園相伴,位於步道終點處的第二休憩亭觀景台,則是攝影愛好者的兵家必爭之地,在這裡可眺望嘉南平原風光與遠處山巒層疊起伏,幸運遇上天氣好的日子,更能將美麗夕照、璀璨星空盡收眼底。
到了冬季,二延平步道還能欣賞雲海雲瀑在群山間滾動翻騰,或秀麗或壯闊的多變風景十分迷人。

太和風景區於日治時期以鄒族語稱作「哈哩味」,二戰後為求「地方和睦相處」,而取為「太和」,是梅山鄉最偏遠的村落。
近162甲縣道,位於象山的山腰,由制高點俯瞰,多是果樹與茶園等經濟作物,少有人為開發的建物,充滿著樸實的自然風光。太和風景區海拔約900公尺,有著如低谷的凹處,因地勢起伏,村民居住分散,因倚賴種植茶葉,成為相當富庶的聚落。過去曾栽種李樹發展觀光,所以在村落中仍能巧見李花盛開的景象。

創立於1985年的林園製茶,位於海拔1200-1600公尺的石棹山坡地,台18線阿里山公路63.2K處,以栽種阿里山珠露茶、阿里山高山烏龍茶、阿里山金萱茶聞名,從茶園管理、採收、製茶、烘焙及銷售,以一條龍式製成保障茶葉品質,在茶廠除了可以直接買到最新鮮的茶葉,也能現場品茗,還有機會到廠內參觀曬茶廠、茶葉加工等機具。站在林園製茶的制高點上可一望無際茶園,遠眺彼端群山綿延,偶有山嵐圍繞、偶有熱情的日光映照,空氣裡瀰漫著茶葉的清香,盛夏來臨時還能到一旁的愛玉園與螢火蟲共舞。

太和村是位於阿里山北道(162甲線)一處長年雲霧繚繞茶鄉,以推廣「家家有茶席,處處有茶屋」的特色,茶鄉居民將豬圈、鹿寮成特殊風格的茶屋,「眷茶屋」就是一例。
眷茶屋融合了中、日式茶屋的風格,採用借景方式將大自然引入室內。春天櫻花盛開時,茶屋後方在兩棵綻放粉紅昭和櫻的襯托之下,不僅是夢幻,更可以感受一股沉穩內斂的禪風。另外,茶屋裡石板炭火爐、古式活動屏風,特意留下來的豬圈石槽,都是值得咀嚼的古樸風雅。

位在瑞峰村的1314觀景台,由於位在海拔剛好是一千三百一十四公尺,取其諧音「一生一世」來做命名。零死角的視野,可以360度環繞茶園,天氣好時,從還能東望草嶺大崩山,向南俯瞰瑞峰村全景,夜晚還能看見嘉義平原夜景,同時也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

綠色隧道是梅山鄉瑞里一帶熱門的健行步道,位於166縣道79公里處,亦可從「遇見生態彩虹生態村(原若蘭山莊螢火蟲保育區)」後方的古厝進入。總長約2公里的綠色隧道,是一條兩側遍布孟宗竹、桂竹、柳杉林的水泥道路,偶然還能驚見初生的竹筍冒出頭來打招呼,原始而豐富的生態環境,於不同季節前來能看到紫藤花、烏皮九芎、桐花等多種漂亮花卉,漫行於高大聳立的竹林間,頗有電影「臥虎藏龍」充滿蕭瑟之感,碧綠之景使暑意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