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位於新港街市中心,祭祀著與先民一同渡海來台的「湄洲伍媽」,因庇護先民開墾笨港,又稱為「開台媽祖」,目前已列為縣定古蹟。寺廟坐北朝南,主要有3大殿,分別為三川殿、正殿、後殿,以及左右護龍和鐘鼓樓,建築特色甚是突出,集結了閩、粵建築形式,呈現街屋式的寺廟建築群,強調屋脊、「起翹」的屋面曲線及「瓜筒」造型的大木結構。國寶級的丹墀交趾陶,及全臺唯一御賜金花供奉桌上的虎爺,均是奉天宮的特色焦點。
【節慶活動】
 •天上聖母元宵遶境於每年元宵節舉行
 •18庄遶境4年一度

香火鼎盛的新港奉天宮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信眾前來朝拜,也帶動起周邊商家的生意,形成與廟宇共生的新港魅力商圈,透過商圈協會的成立來持續壯大商圈規模,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消費與娛樂環境。不論是販售在地農產、各式口味的餅舖、清涼解渴的飲品,或是新港特色小吃,琳瑯滿目的店家集結而成打造出一條獨具魅力的商圈文化,讓奉天宮一帶更顯熱鬧。

為台灣第一所國立藝術高中,校委員有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美學大師蔣勳等國內知名教育界及藝術界大師。除自主、自由的校風,充滿藝術風格的校園,如同社區性公園一般。透過新港在地紋理,打造了藝術大街、生活環道、戶外階梯劇場、慢跑道、音樂塔樓等特殊的場所,獨一無二的空中彩虹跑道,抓住無數視覺目光。

沒有金碧輝煌的裝飾,以其曲線優美、層層相連的山牆,構成極佳視覺效果,黃昏斜光樹影映牆上,更顯韻味古味,不僅被稱作台灣最美山牆,卻榮獲宗教百景的殊榮。新港水仙宮保存了涵蓋清乾隆、嘉慶、道光和二戰(公元1945年)後初期等4個年代原始建築材料,並保存泥塑名師江清露及彩繪名師陳玉峰聯手的泥塑彩繪作品。

廟宇佔地不大卻很有特色, 單殿式建築,僅由正殿和前方的拜亭構成,主祀保生大帝,兩側配祀玄天上帝與福德正神。廟後方有座清朝縣丞署古蹟。
目前大興宮的左、右後方為商業區和住宅區,展現新舊交錯的城市風貌。

由陳家三兄弟於1988年攜手創立的香藝家業「新興製香廠」,主要生產廟宇祭祀常見的線香與香環,憑藉著用心打下扎實的品牌地基,在多年耕耘下,逐步擴大製香廠的規模。1997年轉型現代化經營「伍蓮香業開發有限公司」,攬招了更多的員工,無畏同行削價競爭,堅持帶給消費者最天然的產品。陳家對於製香這項傳統工藝,期望的不只是恆久發展的事業,還有對於台灣傳統香藝傳承的期許,於是在2008年,落實心中萌芽許久的想法,結合在地、產業與文化傳承等面向,成立了「新港香藝文化館」,期許提供大眾更深入的香藝知識。館內空間不大,如展間般羅列出許多中式風格文物,以文字介紹了香的歷史、線香於宗教與日常生活的使用時機、世界各國香的運用,也用了陶製模型模擬出線香製作步驟,另外,館內也提供體驗活動,亦有機會親見師傅製作線香的熟練過程。

以「阿公阿嬤伴孫的閱讀館」方向來做規劃,圖書館內部透過色彩規劃和立體繪圖技巧,宛如立體的故事屋。1到3樓為期刊閱覽、青少年與成人主題書、兒童繪本等,4~5樓祖孫三代互動的故事屋,並開放戶外放空的思考平台,加入綠色植栽的棚架孕育閱讀的素養與能量,全館明亮且氣氛溫馨,是刻劃隔代教養親情的場域。

新港大客路上(157縣道)的大客荷塘,每到夏季開滿鮮嫩粉紅的荷花,偌大的鮮綠葉片與手掌般大的荷花長滿了約1,700平方公尺的池水,展現著源源不絕的生命力,荷塘面對主幹道上正好是高鐵嘉義路段的高架,呼嘯而過的高鐵和靜謐的荷花田,形成靜與動的對比,而荷塘的另一邊則緊鄰幾間紅磚瓦房與類三合院的古厝、矮房,更顯鄉村之情。

早期國軍戰備存糧所用,而後隨著爭戰平息解除戰備後,倉庫一度荒廢,重新整建空間保有大量的原味

以了解新港鄉當地的特色。特別是於文化館25號倉庫內,其內部建築仍是保留了舊時的建築風味,像是木造屋架、紅磚砌造、斑駁剝落的水泥牆、通風小氣窗及鑄鐵小鐵窗等,從這當中彷彿可以看見倉庫當時的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