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資料庫

SCENES

查詢

朴子市藝術公園是朴子市及海區鄉鎮中腹地較大之公園,使用率高,已完成翻新工程。為達成「公園生活藝術化」願景,改造梅嶺美術館前廣場,視為美術館展覽戶外延伸性創作,未來可導入參與式博物館概念,提供在地藝術家裝置藝術創作場地,假日或節慶時可籌辦藝文、小農市集等活動多元使用。值得一提,園區內現況樹蔭成群,有一日本神社,為鎮守東石郡的神社,富有歷史意義。

充滿日式風情的木造建築與恬適的戶外環境,成為民雄地方上一處具有歷史記憶的角落。昭和15年由日本建築師鈴置良一砌建日式招待所,2層樓的日式建築外牆以下見板形式建造,搭配洗石子的基座,室內一樓設有接待室、大廳、榻榻米臥室。內部空間重新整治後,整體風格宜古宜今,情境使用多元。

蒜頭糖廠建於日治時代,其中宿舍區現存十棟木造建築與一棟「甘堂」。時代背景聚焦在民國四、五○年代的《一把青》、《五味八珍的歲月》等台劇都曾在此取景。 屋頂覆蓋著黑瓦的和式宿舍,依據員工身分階級分區別立,連建築樣式都各有不同:獨棟、二連棟、四連棟房屋是廠長和日籍社員的住處,位於東邊的八或十二連棟通鋪宿舍,則是台灣勞工的工人寮;甘堂過去作為公差人員宿舍,兩層樓高的白色和洋式建築設計典雅,二樓露臺還可眺望糖廠園區風光。

日治時期為「東石郡役所」,興建於1920年,並核列為「縣定古蹟」,前做為警察局朴子分局,整棟建築保存良好,除中央部突出部分牆面似有改變外,大致上維持原樣;曾是嘉義縣內目前僅存的日治時期層級最高的官署,蘊藏豐富的歷史文化意義。 二層的建築包含了事務室、扇形拘留所及大禮堂等,洗石子的樓梯也保留原始的外觀,彷彿凍結的時光。除了和洋混合典雅華麗的外觀外,建築後方的木造簷廊與庭院,呈現另一種優雅風情。中庭的黃色木造建築,前則為原朴子分局時期之分局長室。

外觀帶有巴洛克風格的陳實華洋樓,建於1920年代的日治時期,在當時為罕見的氣派樓房,房舍的主人陳實華是當地的名望,傳說陳家在庭院挖到盜賊掩埋的黃金寶藏而代代富裕,外界還稱這裡是「阿賊仔舍」。 洋樓由日本師建築師辰野金吾操刀,外觀以紅磚白牆的顏色為主調,共有2層樓,並延伸左右對稱的裙樓,興建了半戶外式的門廊與走道,有稜有角建築結構散發著穩重氣息。 現今陳實華洋樓在後代協調下,將房產轉售給五穀王廟,寺廟管委會撥出經費修復原房屋建築,並闢公園、重整庭院,鋪磚種樹規劃出舒適的空間供居民日常休憩使用,洋樓也更名為「五穀王廟景觀公園」。

淺綠色的竹崎車站以檜木建造,站外木造岸式站台、枕木臨時月台延伸車站復古風情,站內售票口、服務台、候車椅等也都維持舊時樣貌,讓人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阿里山林鐵沿線繁榮的年代。
竹崎車站是是平原與山區分界,在使用蒸汽火車頭的年代,火車行駛到這裡就必須在列車後方換上噸位更重的火車頭,改用推行方式爬坡,這樣特殊的鐵道風景,如今隨著時代變遷已不復見,只剩這間舊車站從日治時期陪伴台灣人繼續寫下阿里山林道的發展故事。

日治時期建造的牌樓式街屋,以前鎮長簡德卿翹鬍子特色為名,取名「翹嘴秋茶店仔」,整體建築為罕見的三進式建築,前面為店面,接著由天井接樓房主建物,再接著由天井接廚房。建築物曾因梅山大地震重建過,樓房則於一九一四年興建,目前以濟陽衍派街屋之名登錄為歷史建築,為大林繼萬國戲院之後第二個有形文化資產。 老屋改建後以人文會館樣貌向世人展示,內有許多藏品重溫百年古厝建築風光,如百年豬肉攤和留聲機等。

從日治時代至今,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清木屋,為日洋混合式之兩層樓建築,前身為朴子公醫院與黃清木醫師診所兼住宅,主要以檜木打造,磨石子地板依舊,黃澄色的燈光重現日治年代氛圍。 近百年的老屋翻新後,目前為對外經營的咖啡館,館內仍真實複刻當時的診所場景,保留診療室和外科手術室,並展示著昔日的醫療文物,文化資產保存完善。

擁有百年歷史的日式校長官舍,座落於校園一隅,具稀少性和歷史文化價值,登錄為嘉義縣歷史建築,建築物屋身採磚木混合造建築,為地上一層構造的獨棟式建築,建築物主體採用高級檜木所建造,房舍庭前榕樹、茄苳和椰子樹蔭沉靜優雅,入內參觀仍隱約可感受到當年歷史變動的軌跡,相當適合日治時代和復古氛圍取景。